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那么,经常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经常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可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避免伤口感染
献血后,我们应该用消毒棉保持伤口3-5分钟,但也要稍长一点,止血后我们可以把它放下,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现场医务人员。另外,回家后不应让伤口在短时间内接触水,以免伤口感染。
2、不要马上锻炼
献血后当天不得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竞赛、通宵娱乐等活动,有些繁重的体力劳动暂时不能尽可能地完成。多休息,通常一周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强度。
3、短期内不再献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和恢复时间,如果要献血,尽量在献血前休息半年或一年,以保证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避免短时间内连续两次献血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4、不要喝酒
避免饮酒,确保充足的睡眠。捐赠前未如实告知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捐赠后出现明显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如果存在着异常的现象,千万不要选择隐瞒,否则的话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
5、注意营养补充
献血后还应注意补充营养,特别是体液。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多吃瘦肉、鸡蛋、猪肝和豆制品,我们也可以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如芹菜和菠菜,但是千万不要补充钙元素,否则的话就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个人的健康估计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总结:献血对身体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血液粘滞度,且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助于减肥和瘦身,且还可以提高造血功能。虽然献血对身体有较多的好处,但贫血的人群尽量避免献血因病导致身体贫血的情况加重,另外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期间,也要避免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