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子库(human sperm bank)是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等技术,采集、检测、保存和外供人类精子用于治疗不育症、提供生殖保险,并进行相关研究的机构。“人类精子库”概念的提出历史久远。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
精子库的历史
1776年
意大利著名生物学Spallanzani发现冰雪冻存的精子经复温处理能有部分精子存活。
1886年
Mouteyazza发现在低于-15℃时人类精子能够生存,并首次提出了“精子库”的概念。
1949年
Polge等发现甘油具有良好的细胞冷冻保护特性,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1954年
Bunge和Sherman报道采用保存于干冰中(-78℃)的人类精子解冻后人工授精获得成功。
1963年
Sherman优化了精液的冷冻方法,将精液冷冻储存于液氮(-196℃)获得理想效果,至此,人类精子库技术平台基本形成。
1973年
10年间全世界约有1000例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出生的婴儿,人类精子库已发展成为常规的临床服务机构。
1981年
原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卢光琇等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人类精子库。
1986年
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现国家卫生和计育生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陈振文承担了国家计生委重点项目“人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并在WHO的培训和资助下建立了人类精子库,其目的在于开展生殖保险,为输精管绝育志愿者解除后顾之忧。此外,青岛、山东、上海等地也相继建立了人类精子库, 并将人类精子库的精液用于供精人工授精。
2001年
原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同年5月14日以卫科教发〔2001〕143号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人类精子库技术规范》和《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精子库靠志愿者募集
精子冷冻保存
精子冷冻保存是人类精子库的核心技术内容。
成功的精子冷冻保存要求在解冻后保持精子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了保证正常的体内、体外受精能力,精子的细胞器必须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得到保护,特别是顶体、鞭毛和中段等结构。
然而,这些细胞器对冷冻损伤(例如渗透压)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时候,当精子活动率得到很好保护时,或许顶体的完整性却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因此,设置理想的冷冻解冻流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冷冻技术,进一步减少冷冻对精子的损伤,提高精子冷冻复苏率?
1、对精子活动能力的影响
冷冻可导致精子运动能力受损,实验结果显示,冷冻后精子的活动率会下降。不同样本、不同冷冻方法,其冷冻复苏率不同。
Oberoi等(2014)证实正常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的活动率会从86%下降到63%。Araki等(2015)采用微囊单精子冷冻,解冻后冷冻复苏率在78%左右。Stein等(2015)采用冷冻环冷冻严重少弱精子症精子(每环10~20个精子),93%的样本在解冻后至少能找到一个活动精子。Saeednia等(2015)采用正常精液精子进行冷冻,解冻后的冷冻复苏率为82%。
精子库限制条款多而复杂
2、顶体损伤
冷冻可导致精子顶体的损伤,顶体损伤程度直接影响冷冻精子的受精能力。冷冻后部分精子会出现顶体肿胀及破损。顶体损伤主要发生于解冻时,严重时可致精子死亡。与新鲜精子相比,冷冻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提前。
3、精子质膜损伤
冷冻和解冻过程可导致精子质膜受损,进而损害精子的运动能力。膜损伤的程度可以通过测定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类过氧化值(lipid peroxidation,LPO)确定。
4、DNA损伤
冷冻和解冻过程可引起精子DNA损伤。
Spano等(1999)使用吖啶橙对精子头进行DNA染色,发现冷冻后精子头荧光强度下降,表明精子DNA的完整性受损。Chohan等(2004)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同时发现不同个体精子DNA在冷冻后的损伤程度不同,因个体差异,部分个体的精子DNA更易因冷冻受损。
有研究报道,当DNA受损的精子超过30%时精子无法正常受精,因此,Chohan等(2004)建议在使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前应检测精子DNA的损害程度。
人类精子库同时面向健康人群和男性不育患者两个群体,应当承担男性生殖遗传资源的保存、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