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多多生殖健康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试管婴儿 > 鼓励生育,大招来了!别说二胎,三胎、四胎都放宽条件啦!

鼓励生育,大招来了!别说二胎,三胎、四胎都放宽条件啦!

发布时间:2022-01-28 18:28:48   
1063
导读: 据“辽沈晚报”报道,辽宁省人大常委会7月29日审议了《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省卫生健康委作了“关于《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辽宁省发布鼓励生育新政策 鼓励生育政策解读 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 修订条例明确: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对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不实行审批,实行免费登记服务,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❷实施“有条件三胎”甚至“多胎” 条例明

据“辽沈晚报”报道,辽宁省人大常委会7月29日审议了《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省卫生健康委作了“关于《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辽宁省发布鼓励生育新政策

辽宁省发布鼓励生育新政策

鼓励生育政策解读

明确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

修订条例明确: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对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不实行审批,实行免费登记服务,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实施“有条件三胎”甚至“多胎”

条例明确——再婚(不含复婚)夫妻婚前共计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婚后又生育一个子女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再婚夫妻婚前共计生育两个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一个以上子女经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的病残儿时,经批准可再生育一胎。

“再婚夫妻婚前共计生育两个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这个规定意味着可以“有条件三胎”甚至“多胎”。

婚假、产假均可以大幅延长

在婚假方面,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配偶享有护理假15日。

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依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减轻二孩家庭负担,拟对入托入学给予补贴

修订草案提出,减轻生育二孩家庭负担,结合本地实际,对生育二孩家庭予以支持,并对其入托、入学给予适当补贴。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配套政策,合理规划配置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

修订草案提出,鼓励企业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及必要的便利条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

降低“罚款标准”,超生交0.3倍社会抚养费

修订草案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子女,按照子女出生上一年度本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的0.3倍,对男女双方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中国生育环境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终结。结婚率、生育率不断下降,实施全面二胎都无法阻止;跨省流动民工的人数,近年来也出现了见顶回落。在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普工短缺成为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2017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出生率

2017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出生率

上图是2017内地31个省市区出生率排名,可以看出东北三省和三大直辖市垫底。

三大直辖市出生率垫底,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生育欲望越低”。这几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现象,有人认为跟房价高企有关。这当然不无道理,房价肯定是比较有效的“避孕药”,但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不仅正在成为“房奴”,还在成为“机奴”或者“网奴”。互联网、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太精彩,而现实生活压力又太大,于是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虚拟社交平台、短视频和电子游戏方面,生孩子、养孩子的欲望自然降低。

总之,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自由、幸福,而把生养孩子当做沉重的负担。

至于东北三省的出生率垫底,跟早些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彻底有关。到了最近这些年,年轻人大量流失去了南方,老龄化日益严重,生育率当然就降了下来。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为:-0.42‰、-0.18‰、-0.44‰、-1.00‰。

出生率排行榜

各省市出生率排行榜

上图是2018年部分省市的出生率,整体比2017年下降了不少。最大的变化是“生育冠军”山东人也扛不住了。但海南却因为“下降不多”,反而成为了冠军。海南生育率为什么相对较高?因为很多东北年轻人去了海南。

人口到底是“资源”还是“负担”,我们的认识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计划经济年代民企基本消失,生产力被抑制,城市里就业岗位不足,城镇化无法推进,大量城市里的年轻人在初中、高中毕业后,被迫“逆城市化”进入农村(上山下乡)。计划生育和随后的“延长学制”都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生产力被解放,城镇化一日千里。城市管理者开始把流动人口、增量人口视作重要资源,而不是城市的负担,落户门槛不断降低。到了最近3到5年,城市之间甚至爆发了“人口争夺战”。

而在这场“人口争夺战”里,深圳、广州、杭州等“胜利者”不仅仅赢得了增量人口,还让经济增长获得了“强大引擎”。这就给其他城市树立了一个榜样。

未来人口政策预期

目前,中国生育率已位于全球较低水平。这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乏力,养老金亏空,中低端制造业过早向外转移等。

展望未来,国家可能出台下列政策,以提高生育欲望:

逐步放松生育限制,甚至可能完全放开;

鼓励生育的力度会逐步加大,有条件的城市可能会把幼儿园纳入免费教育;可能会给予多子女家庭低息购房贷款,或者优先享受政策住房的机会等等。总之,必须跟房子挂钩,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缩短学制,给女性充足的生育时间。之前的延长学制,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现在人口红利结束了,中小学长达12年的学制,至少应该压缩到10年。

但由此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女性在职场中地位会下降,尤其是中小企业、民企会越来越不喜欢接收女性员工等。

此外,未来的高房价和鼓励生育政策,最终可能产生这样的格局:

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负责“制造增量人口”,然后输送到一二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则专注于事业、理想,生育欲望长期低迷。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抽血——造血”功能长期共存。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的生育欲望能重新振兴吗?未来人口趋势会对楼市产生怎样影响?我的看法是:

现代化是最好的“避孕药”,中国大多数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生育欲望会不断降低,各种鼓励政策只能延缓一下,无法扭转。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未来人口不是大问题,只是经济增长可能会被人口增长乏力拖累。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民间活力,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人口增长乏力的问题,是未来的重要选项。所以,中国必须大胆地往前走,融入主流世界,不断让自己进步。

人口红利的终结,意味着只有少数城市的不动产有长期价值,就是我一直说的“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及其都市圈”。